25年,她记了50多本技术日记,300多万字,每年下乡400余次,接听技术咨询电话7000余个,对全县50多万亩耕地,1万多个大棚,8万亩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喷药、施肥了如指掌,能顺口叫上几千人的名字,认识她的群众更是数不清。她就是高唐县农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我院82农学优秀校友杜立芝。
A
为帮菜农她立志成为“技术通”
1992年冬天,杨屯乡侯桥村的一个大棚户,拿着黄瓜秧到农业局咨询黄瓜叶边变黄的原因,由于当时大棚是新生事物,杜立芝搜肠刮肚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如实相告:“我不知道”。
看着大棚户失望地走了,她的心被刺痛了。想当年,全村人都夸奖杜立芝这个小丫头有出息,考上了受国家资助的农校,学的是农学专业,毕业后又留在县农业局从事技术指导,她的努力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上班第三年就入了党,正在她兴致勃勃地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没想到一个简单的问题就难住了她。
“这样的问题都不能解决,老百姓要我这个技术员干什么?”她暗暗下定决心,要尽快成为大棚菜“技术通”。
有一次,姜店乡尚官屯村50个冬暖式大棚黄瓜不知得了什么怪病,育的苗还没等移苗就枯死了。村支书到县农业局求援,杜立芝火速赶到尚官屯,她断定原因:大棚盖了劣质薄膜,导致其遇热分解释放毒氯,引起黄瓜死苗。并果断开出药方:放风降温排毒。没几天,黄瓜苗有了生机,再换上优质棚膜。这年,满棚的瓜满了,百姓的钱包鼓了,老百姓笑了,棚户平均每户赚了六七千元。后来,这样的事多了,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服了她。
25年中,她一直坚持学习,记录了50多本日记,300多万字。这些资料摞起来足有一人多高。这些笔记全都是农业技术笔记,既有摘抄也有自己的经验,各种五花八门的病症在这里都能对号入座。
B
全县40万群众都知道一部热线
一天,杜立芝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急切地说:“杜站长,俺是固河镇黄园子村的黄延臣,你赶快来给看看吧,不来俺就解钢丝,拆大棚,不种了……”杜立芝原来是县农业技术站站长,老百姓都习惯称她为“杜站长”,这个称呼也被延续至今,即便她现已担任县农业局副局长。放下电话,她租了个摩的直奔黄园子村。
黄延臣此时正在他家的大棚外等着,一脸的焦急,一棚的西红柿全都打蔫了。杜立芝很快找出了原因,没放风致使棚内温度过高造成的。对症下药,西红柿很快又旺长起来。
县农业局有一个技术热线:12316,电话大多是找她的,后来局党组干脆把热线电话改名为“杜立芝热线”,全县40万群众都知道。如今,她已经在局里带出一个由10人组成的农技专家咨询团。在电话上说不清楚的,他们就赶到村里现场指导,有共性的问题,就搞培训班,办讲座,一天跑两三个乡镇是常事,一个星期至少有四五天的时间在外面跑。
群众都说,我们见到杜站长就觉得踏实,一个电话就能把她叫来了,她最常见的形象是三个“一身“:一身土、一身泥、一身虫。她的衣服洗得勤,破得多。其实何止这一热线,就连她自己的手机和家庭电话都成了技术热线。一年下来,她光电话就要接7000多个。
曾经有人问过杜立芝:“你经常下乡,风里来雨里去的,多辛苦啊!”她却说:“我出身农民,婆家也是农民,我和农民有感情,我最高兴的事就是到田间地头,解决老百姓的困难,我想把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用在别处太可惜了。”
C
菜农为感谢,送她个刻字南瓜
2002年的一天,杜立芝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是大棚户王振广送来的一个10多斤重的大南瓜,南瓜上还刻着几个字“祝杜站长天天快乐”。字是他在两个月前南瓜刚挂果时刻上的。
杜立芝不舍得吃这个南瓜,把南瓜保存起来,就像收藏一个宝贝似的。满满的两箱子荣誉证书都不及这个南瓜,不及老百姓从心里对她的认可,她感觉这是对自己最高的奖赏。
这个南瓜,也消解了丈夫和女儿对她的怨气。过去丈夫时常埋怨她——早出晚归不顾家,这次,丈夫也从这一行字中读懂了妻子的执着。杜立芝说:“我是一个党员,群众就盼着我们多进两家门,多说两句话,多跑两步路,多解两个题。老百姓在我们心里分量有多重,我们在老百姓心中就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