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高效栽培科技团队现有科研服务人员7人,该团队主要围绕种植业现代化过程中涉及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等关键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和推广工作,尤其结合聊城大豆、玉米、花生、棉花、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的绿色高效栽培重点开展工作,力争结合地方和产业发展需求形成特色。
(1)主要成员:褚鹏飞、樊颖伦、杨万立、张杰昌、夏秀红、赵陆菲、宋勇
褚鹏飞,男,副教授,博士(后)。2010年获山东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学位,2013年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出站并入职聊城大学农学院,现任植物科学与技术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植物科学与技术系主任;主要从事作物生理生态研究;主讲《生物化学》、《生态学》和《植物栽培学》。2017获聊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参与编写论著1部,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和横向科研课题和教学改革课题八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指导校级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16篇,其中一篇论文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2017年获聊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山东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荣获山东省教育厅2016年度“普通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优秀学员、聊城大学第三届“良师益友”等荣誉称号。
樊颖伦,男,副教授,1977年7月出生,山东莘县人,博士研究生学历。2006年博士毕业后进入聊城大学农学院工作,2010年被聘为副教授。2016.5-2017.5受山东省政府公派到美国肯塔基大学土壤与植物系做访问学者。现主要开展大豆共生固氮分子机理、基因组编辑等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主讲本科生课程《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分子生物学》和研究生课程《基因工程原理》。
杨万立,男,副教授,1983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现任种子科学与工程系教师,副教授,中国种子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植物育种、种子生产、检验及栽培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讲《植物育种学》、《植物育种学实验》和《种子生产学》,曾讲《作物栽培学》、《种子学》、《农业技术经济学》等课程。主持和参与省科技攻关1项,聊城市科技发展计划3项,聊城大学校级课题4项。获聊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
张杰昌, 副教授,1983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育种和种子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讲《种子生物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经营与管理学》和《杂草学》。现为聊城市人才工作信息库评审专家、农业科技培训讲师团成员。2003年获得聊城大学老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2017年获得聊城大学农学院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承担省级、市级科研课题5项,1991年获得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开发二等奖;1993年获聊城地区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1994年聊城地区优秀科技工作者;1995年获聊城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省教育厅自然类科技进步三等奖;聊城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参编著作三部。
赵陆菲,女,1989年8月生,山东淄博人,博士,讲师。2012年和2017年分别获山东农业大学理学学士、博士学位。2018年1月进入聊城大学农学院工作,承担《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教学任务,从事植物营养生物学研究,近年来参与了国家转基因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在Scientific Reports、Bio-protocol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
宋勇,男,博士,日本作物学会会员。于2012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日本东北大学农学研究科攻读硕博学位,获得博士(农学)学位。专业隶属资源生物科学专攻植物生产科学讲座作物学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是作物的生理、生态、栽培技术,品种的筛选和育种,比较海内外作物栽培技术。硕博期间,参与了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课题《亚洲洪水泛滥区可持续栽培作物体系的开发》,在PPS、Jpn. J. Crop Sci.等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
技术服务内容
小麦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主讲人:褚鹏飞
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讲人:褚鹏飞、张杰昌
玉米高效间套作栽培技术主讲人:杨万立
大豆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主讲人:樊颖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