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农林学子的专业优势,实现传统古村落的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智绘古村”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村民休闲场地规划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东阿县关山村“印象古村,美在关山”文化活动广场设计为例,通过园林规划设计文化活动广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助力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1月10日-1月11日,实践队走进关山村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活动。在活动准备阶段,队员们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并经过小组讨论后,围绕居民对乡村振兴政策的了解程度、对设计乡村文化活动广场的意见建议和村内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现状等多方面制作了科学化的调研问卷,使调研更具体化、精细化,接着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访谈、实地查看、发放调研问卷等方式,针对老年人、青年人等不同群体,详细了解了村内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现状、村民对休闲场所的满意度、对设计乡村文化活动广场的评价以及意见建议等内容,形成了初步的调研结果。
1月12日-1月14日,实践队开展实地测量、取景。队员们深入到村中小巷、广场,来到湖边、河流边,对关山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中,队员们利用大疆无人机对关山村村落整体结构及外围环境等宏观场景进行拍照取景,利用相机或手机从不同角度对关山村村落的特色文化景观、建筑细部结构和村落古树等局部微观场景进行拍照取景。在拍照取景的同时,队员们对相关景观做好测量工作,并对相对应的照片做好标注记录,为后期的规划设计提供真实有效的尺寸数据。此次实地测量、取景的顺利开展,队员们更加直观、多元地了解了关山村的地理情况和村落肌理,掌握了第一手可信的资料,进行了初步的判断思考。
1月15日,实践队于园林数字工坊开展研讨会,并对“印象古村,美在关山”文化活动广场进行三维数字模型的构建。研讨会中,队员们对调研走访的结果及测量、取景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归纳和总结,结合关山村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经过不断的讨论,形成了一份详细的科学的广场设计方案。队员们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了三位数字模型的构建。队员们通过分析场地区位、历史文脉和周边人群分布等因素,经过讨论、修改、定稿,完成了CAD平面图的绘制。随后,队员们运用Sketchup、Mars、3dmax等专业软件和工具,根据CAD平面图对景观进行建模,使景观更加形象具体。建模工作完成后,队员们利用Lumion对效果图进行渲染,并通过VR技术对景观场地的设计效果进行展示。队员们还十分注重植物种植的搭配,选择了适合场地土壤与种植环境的乡土树种。最后,经过队员们的努力,打造了一个四季常绿,多季开花,一步一景,每个区域和每个时期都有景可观,集多功能、古建筑、文化内涵于一体的文化广场。
本次社会实践经过实地走访、村民意愿调研、实地取景考察和研讨、建模等多项步骤,严谨细致,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最终完成了“印象古村,美在关山”文化活动广场模型的构建,取得了预期效果,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农林学子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和求实创新的精神品格,增强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古村落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实现古村落文化精神的传承,进一步激励了广大青年学子投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火热实践的热情和激情,激发了青年学子深入实践,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审核 吴洪宇)